您好,欢迎光临北京久峰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专家观点:程晓明】体外诊断试剂经营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概要

体外诊断试剂在产品管理大类中,隶属于医疗器械大类下的小类,其主要用途用于抽取人体样本后进行疾控的诊断,其大部分产品的主要组份为生物灭活物。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如何把握好质量关,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做好保障,是企业质量负责人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课题。

体外诊断试剂经营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武汉市美乐维低温物流有限公司  程晓明[1]

 


[1] 程晓明     武汉市美乐维低温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  学士学位


 【摘要】体外诊断试剂在产品管理大类中,隶属于医疗器械大类下的小类,其主要用途用于抽取人体样本后进行疾控的诊断,其大部分产品的主要组份为生物灭活物。因此,在经营活动中如何把握好质量关,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做好保障,是企业质量负责人不断实践与探索的课题。我国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已经基本建成了由条例、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指南四个部分组成的层级明晰、互为补充的四级法规制度体系。随着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促使企业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法规要求的操作,包括诊断试剂在内的所有医疗器械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方能应对国家局的飞行检

查。未来,随着市场监督总局的成立,检查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强,经营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合规制度的建议,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诊断试剂  经营质量  冷链  飞行检查

 

 

 

我国医疗器械法规体系的建立,始建于2000年1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自此医疗器械相关法规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依法开展合规经营活动,政府职能部门依法开展审批及监督活动,开启了医疗器械的法规建设发展篇章。

历经18年的法规建设,经营质量法规的整体推进与实施的进程,总结来看,相关法规及时间节点有以下:


序号

文件名

文件号

发文单位

发布时间

1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76号

国务院

2000年1月

2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4号

7号

8号

 

食药总局

 

 

2014年7月

3

药品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办法

14号

食药总局

2015年6月

4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8号

食药总局

2015年10月

5

《医疗器械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

25号

食药总局+卫计委

2016年3月

6

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

33号

食药总局

2017年4月

7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

31号

食药总局

2018年2月

 

上述文件仅仅是条例和规范性文件,尚缺少通过人大批准的法律,我们相信随着监管部门的能力提升,立法必在不久的将来启动。这些条例和规范性文件,对维持医疗器械经营活动有序开展、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健康工作的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时势发展,不时地对上述条例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修订以符合当下的质量与监管要求。如,2016年3月山东疫苗事件曝光后,要求“加强疫苗质量监管和冷链流通监管”[1],国家药监总局迅速启动对应工作纠偏与指导,由于诊断试剂大部分属于冷链产品的属性,于当年5月发布《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并与当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

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水平和响应速度迅速提升的当下,做为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应日益完善的法规、日益严厉的监督管理。

一、对现行法规要求的理解

目前国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逾33万家[2],面对数量如此之大的被监管对象,在当前有限的监管人力状况下,法规已经由严审批转向了严监管,监管思路从国家药监系统以部门进行监管发展成协同社会多部门共治。此背景下,飞行检查已经常态化,成为悬在医疗器械特别是诊断试剂经营企业上方的一把利剑。

因此,作为医疗诊断试剂经营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都已经深刻意识到质量监管的力度和自身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形成了如下的共识:只有合规经营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只有严格执行法规、将企业标准符合或略高于法规要求,才能面对日益严厉的飞行检查。

企业需要在现有条例和各规范性文件的框架下,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实力。包括(1)建设四层质量文件体系,即总要求、质量手册、文件控制、记录控制,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监控;(2)建设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通过质量体系验证,借助信息化工具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提供高于法规要求的电子监管与预警功能,筑好质量安全防线;(3)建立质量内审体系与队伍,不定期进行内部质量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且纠偏;(4)建立学习与培训机制,在企业内部,对全体人员持续进行质量意识和能力的培训。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质量负责人来说,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完全在企业内部执行的工作与流程,都是可把控的。但还存在以下几个难点难以进行把控,如,条例和规范性文件中未做出具体的要求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终端医院、不同地区各级监管部门对同一法规要求有分别不同的认知和理解,在不能统一认识的前提下,给企业经营质量目标与管理工作带来执行上的困惑,需要企业自行揣度自行,部分企业追求一切从严,使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上升,部分企业得过且过,给产品质量带来隐患。

二、经营企业对法规的实施现状

    体外诊断试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品或器械,由于体外诊断试剂大多含有抗体、酶、抗原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在高温状态下极易失活;同时部分体外诊断试剂因含有特定蛋白物质(比如液相蛋白),易在低温状态下失活而影响测定结果,因此体外诊断试剂的物流需求不完全等同于药品或器械,储存和运输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通常要求在2~8℃等温度下进行。因此,存储及运输过程中如何保证体外诊断试剂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温度跨度较大(见图1),如,夏季高温,发货区域温度普遍较高,温度差异不大,对冷链包材高温性能要求较高;冬季低温,各地温度差异较大,对冷链包装的低温性能挑战较大。                    

为此,我们通过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诊断试剂经营环节冷链运输方式通常为以下两种:

冷链分类

运输方式

运输时效

运输包装

温控时效

 

 

干线冷链

冷藏车

48小时以上

主动制冷

无限

冷包+铁路

48小时以上

保温箱+聚能板

72小时以上

冷包+航空

48小时以内

泡沫箱+冰袋

48小时内

冷包+快递

48小时以内

泡沫箱+冰袋

48小时内

 

区域冷链

冷藏车

48小时以上

主动制冷

无限

冷包+快递

48小时以内

泡沫箱+冰袋

48小时内

 不同的方式,如运输中采用冷藏车、冷藏箱、泡沬箱三种配送方案,在质量、时效、成本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一)冷藏车运输

 冷藏车由专用汽车底盘的行走部分、隔热保温厢体(一般由聚氨酯材料、玻璃钢组成,彩钢板,不锈钢等)、制冷机组及车厢内温度记录仪等部件组成,因此可完全保证整个运输过程中诊断试剂的温度控制,完全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冷藏车运输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做到主动式温度控制的方式,而其余的运输方式都无法做到。

冷藏车最大的缺点是运输成本非常高,因为运输批量少频次高,绝大部分医药企业无法配备专门的冷藏运输车队,从而委托社会物流进行托运。但是,现在第三方体外诊断试剂专用的冷链运输公司很少,这类公司冷藏车多数是单向的,运输成本很高,甚至超过了货物本身的价值(见下表)。由此可见,形成冷链物流行业规模效应,才能降低运输成本,不至于因运输成本的增加造成诊断试剂的价格上涨,增加患者负担。


包车费 ()


车长4米2

车长6米2

车长15米

上海~北 京

10000

12000

18000

上海~广 州

12000

14000

21000

   (二)专用冷藏箱运输(以汽运或铁路、飞机为载体)

 冷藏箱一般是由PC、PE、PP等材料制成的一种专用于被动延缓热交换的特定运输工具,这种箱子的箱体一般超过5厘米,并填充高密度聚氨酯等材料以保证其良好的隔热效果。经验证及实践测试,该箱通过适当的冷源调节一般保温时效可以满足2至3天的冷藏需求,如配合更高效蓄冷源更多冷剂使用,可以延长保温运输的时间甚至超过5天。

这种运输工具的优点是灵活性强,一般适合小型药厂或小经销商少批量货物的冷藏运输;缺点是每个箱子的购买及回收成本高,同时,这种箱子因为长期运输周转极容易损坏,很难长期反复使用,会造成很大的运输成本浪费和生物污染,不适合大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或大型批发企业大规模的使用。

(三)泡沫箱运输(以汽运或铁路、飞机为载体)

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是制成泡沫箱的主要原料,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泡沫箱厚度,经常配合冰袋、干冰等蓄冷材料同时使用。加厚的泡沫箱(至少需要5cm厚,而市面上多数的3cm厚是无法保证效果的)可以达到PE(PP)冷藏箱同样的冷链运输效果。同时,这种保温材料具有易成型、比重轻、高效节能、耐冲击、价格低等特点。但是,因为泡沫箱材料密度不高的缺点,保温时效偏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泡沫箱的冷链运输受时间影响较大:加厚的泡沫箱和冰袋配合使用只能满足最多不超过48小时运输需求;市场上大多数泡沫箱保温时效超不过12小时,如果需要更长的冷链运输时间用此方法,显然存在风险。

冷链零担班车,是近两年医药冷链市场出现的新型运输模式,该模式通过规模效应合理规避了冷藏车、冷藏箱成本偏高的问题,同时保留了车载温控模式相对于泡沫箱温控质量优势(见表4)。

表4  不同运输模式的质量、时效、成本的优势比较

运输模式

质量(温度)

时效

成本

适用特征

冷藏车包车

☆☆☆☆☆

☆☆☆

高附加值产品

冷藏箱回收

☆☆☆

☆☆☆☆

日发货量小

泡沫箱抛弃

☆☆☆☆

☆☆☆☆

低附加值产品

冷链零担班车

☆☆☆☆

☆☆

☆☆☆

性价比较高

 

在实际的市场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在个别地区性的部分经销商并没有采用以上运输方式,而只是简单地用纸箱等包装后直接运输。2014年国家颁布和实施了《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经营加强了监管,对冷链储运各环节监管也更加严格。因此,随着国家对冷链运输监管的力度日渐加强,这种无任何防护的运输方式也将会逐渐消亡于市场。

三、目前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全国医药行业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供不应求。

尤其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因为批量小冷链物流的车源更加薄弱,专业服务于诊断试剂的冷链物流企业更是不足,冷链物流供求关系发展极度失衡。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当前我国冷链物流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流通率已经达到85%以上。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运输90%以上依靠公路冷链货物运输。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10万辆,而美国拥有30多万辆。而这10万辆冷藏保温车辆主要承载水果、水产品、冷冻食品、乳制品、肉类、蔬菜、医疗冷藏品、体外诊断冷藏品等。从整个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规模及增长速度看,2017年水果和水产品消费量依然较大,也是冷链物流的重点对象。因此, 愿意配送体外诊断试剂的具有专业的冷链运输能力的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相当少,可用于运输医疗冷藏品(包括体外诊断试剂)的、通过验证的冷藏车也更少。

(二)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经营及生产企业出于成本考虑更愿意选择被动式温度控制运输方式,而不愿意采用更好地主动式温度控制运输方式。

大部分从事体外诊断行业的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目前选择的都是上述提到的泡沫箱体+冰袋的被动式温度控制运输方式,此种方式相较于采用冷藏车运输的主动式温度控制运输方式,还是存在受外界环境和运输时间影响的风险。但若是采用冷藏车整车运输,其成本将会非常高。

目前市场上通常最小的冷藏车车长为4米2长 ,其所容纳的货品体积为9立方米,重量约在2~3吨之间,而目前诊断试剂的出货规模及出货量都偏小,大部分药厂无法满足最小冷藏车的一次运输量。因此,过高的冷链包车成本使大多企业不愿使用更为安全和有效的冷藏车运输方式。

(三)、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的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培养体系不完善。

由于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管理涉及多个学科,如医疗法规、验证技术,电子设备,物流管理,IT网络通讯等,所以专业医药冷链人才需要多年各项工作技能或经验的积累,我国冷链本身发展起步较晚,真正医药冷链供应链全程管理方面的专家还需要继续等待。目前一些行业经验积累较深的人才大多是刚刚从别的学科转过来,对物流或法规的了解不全面。

目前很多冷链现场操作人员对低温物流法规没有充分的学习理解,主要按照以往经验来完成日常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严重不符法规或产品质量要求的操作,从而导至价值不菲的产品损耗。

随着我国医药冷链法规环境不断的改善,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还会越来越大,但是我国高等院校在培养医药冷链专业物流人才却跟不上这个时代的需求,至今也没有医药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学科,社会上医药行业冷链物流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将继续短缺。

(四)体外诊断试剂物流管理的体系亟待完善建全,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各企业物流企业、各药厂、各终端医院之间没有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相互间信息缺乏共享。由于冷链运输是以保证体外诊断产品全生命周期品质为目的,以保持全程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而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正是完整独立的社会冷链信息体系尚未成形,社会冷链各物流环节缺乏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整体规划协调。这样难以避免在低温运输要求下无法监控断链风险,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专业医疗器械冷链物流领域应尽快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将药厂、医院、物流公司、经销商各自建设的信息系统和浊温度信息进行整合,促进冷链全生命周期各企业之间的冷链信息互通,形成整个冷链物流上下游间的信息共享,增强信息的可追溯性,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五)国家政策上的规范性越来越强,但是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物流方面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导性政策严重不足,要求不明确。

国家颁布和实施的《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规对体外诊断试剂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也对冷链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目前这些政策并没有更进一步明确的可参考操作的指导性方面文件。

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态势的发展,监管政策的制定层面,缺少对部分偏远地区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包容,出现了政策法规层面与冷链物流实际运作执行层面的不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全国标准化冷链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对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物流的发展建议

深化我国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物流相关政策法规改革,加大法规检查力度。根据现代化物流理念,借鉴我国其它行业甚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成熟经验,制定符合目前市场实情、可具有操作性的阶段性政策法规,推进体外诊断试剂领域的冷链物流发展,逐步规划并分阶段完善(从严检查二三类器械冷链管理、暂缓一类冷链检查),从而推动体外诊断试剂市场可持续性发展和壮大。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政府在体外诊断试剂冷链方面的引导,鼓励及引导从事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的企业对其冷链物流进行整合,逐步采用主动式冷链控制的运输方式,确保产品质量不因不当运输而下降。政府积极发展和推动专业的体外诊断试剂的第三方物流。鼓励推动更多的专业冷链运输第三方进入体外诊断试剂冷链领域,以便企业有更多地资源进行选择。同时,政府及行业协会也可以联合起来鼓励和协助企业采用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多家企业之间合作可以达到冷链物流配送的经济规模,这样可使冷藏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装载效率明显提高,减轻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大力发展体外诊断试剂三方法规监测网络平台的推广,使物流服务质量实现网络化、信息化,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

三是,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设立体外诊断试剂专业,设立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学位,培养既懂体外诊断试剂专业相关知识同时又懂冷链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复合人才。这样也能更进一步维持冷链物流的正常发展,进一步应对国际冷链市场竞争,也更进一步保证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管理的体系完善。

    总之,体外诊断试剂冷链经营质量管理的完善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三方一起共同努力,尤其政府应继续加强法制工作,在法规监管检查。